2013.11.14第283期

艺术改变中国之武汉

    湖北算得上是美术大省,在中国美术史上人才辈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武汉近年在业界人士看来正逐渐被边缘化。从目前武汉的整体艺术生态看来,艺术史研究和艺术展览的空白已经逐渐被美术馆的建设弥补,这就要归功于湖北美术馆和武汉美术馆。 ...【详细】

    私立美术馆,一向曝光度不高。但据媒体报道武汉私立美术馆及艺术机构已经达到了十几家。它们藏身于江城各个社区里、商业楼中,或是昙华林老街上,推动着武汉公共艺术的发展,也搅动着艺术市场的神经。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私立美术馆及艺术机构,现状发展如何? ...【详细】

    湖北美术馆以湖北近百年的美术现象及作品作为研究和呈现的切入点,陆续推出了“回顾与展望”系列展览,分别对湖北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领域进行了梳理,并有计划地开展了收藏工作。“作为公共艺术展示与研究的平台,湖北美术馆有责任去推进湖北艺术的发展,并使之产生影响。”傅中望说。 ...【详细】

    2012年有关中国城市公共雕塑的争议纷纷频现,全国各地的一些公共雕塑都出现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疯狂吐槽。各种对于城市公共雕塑的关注和责备成为一种舆论势力把本来在城市中独占风景和空间但又有强差人意的城市公共雕塑混乱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网民和专业人士、艺术家调侃的对象。而湖北武汉的《生命》雕塑在这次评选中不幸名列榜首,市民对此件作品的意见也各不相同。

    城市公共雕塑的建设过程实际上是城市的政府、雕塑家、开发商、城市公众这四个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博弈的结果,那么武汉公共雕塑如今的现状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呢?...【详细】

    城市雕塑景观与城市文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武汉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引入到雕塑发展的创意设计中,才能产生武汉雕塑的创作之源。武汉雕塑不但要重视城市民族特色文化,更要展示这座城市的文化特性,还要丰富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将城市文化特性精炼为城市雕塑的题材,遵循文化的发展和艺术的创新进行设计,以便更好地展示充满时代感的城市文化特色。...【详细】

    湖北地处江汉平原,雄踞长江中游,在便利的交通下,亦成为文化交流的重镇,据此,武汉不是封闭和保守的地方,因而也孕育了武汉人包容、先锋的思想。草根文化、码头文化、市井文化等民间文化积淀与历史文脉相互融合,孕育出丰富多样的人文生态与个体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因为便利的交通,一闪而过的匆匆之感,反而无法留住人才。从而得出,武汉养人,却无法留人。

    除了出走的一批艺术家,在武汉,仍有一批艺术家坚守阵地,包括冷军、魏光庆、李继开、周向林等。作为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的冷军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表示,艺术在哪里都可以创作,选择留在武汉与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相对北京、上海的艺术氛围,武汉没那么强烈。...【详细】

    拥有80年美术教育优良历史和艺术人才辈出的武汉,却始终因为缺乏完整且具有活力的艺术生态而与活跃的艺术市场无缘。除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外,武汉的私立美术馆或画廊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和集群,力量比较单薄。...【详细】

结语
刚结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近1.81亿港元成交,刷新亚洲当代艺术拍卖最高纪录。这不仅让曾梵志成为焦点,武汉的艺术地位再次凸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正式去描述。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人才招聘·   雅昌动态·   联系我们·   客户投诉·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雅昌集团·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